2014/08/11

致肥元兇 (Pearl, 廣東話配音)

致肥元兇 1

英國醫學期刊《刺針》在2012年發出警號:「癡肥」已經取代「饑荒」,超重已成現代
­都市病,心臟病更高據殺手疾病榜首,威脅著人類的健康。英國廣播公司(BBC)全新製­作的紀綠片《致肥元兇》,記者Jacques Perettia會帶觀眾回顧近40年來人們的飲食習慣和演化,嘗試從中找出造成癡肥­問題的元兇;又與觀眾一同反思,「癡肥」是個人的責任,是由飲食習慣引起?或是政府的­決策、商人的銷售技倆,在蠶食和危害我們的健康?

第1集
首集《致肥元兇》會帶觀眾鑑古知今,從社會及政治發展,逐步拆解致肥元兇。快餐、下午
­茶、買一送一、加大碼包裝......在過去四十年間,社會由糧食短缺發展至今天物質­豐富,人類的飲食模式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轉變。「糖分」是其中一樣致肥元兇,今天的食物­裡含過多糖分,導致我們過度攝取糖分。70年代,美國農業部長Earl Butz推行種植經濟政策,導致農產品過剩,汽水公司於是用過剩的粟米提煉粟米糖漿,­代替砂糖以
減低成本。粟米糖漿含有較高糖分,更會干擾控制食慾的荷爾蒙,令人在不知不­覺間進食過多甜食,遠超所需分量。當時內分泌學家Robert Lustig發現糖分除了會轉化成脂肪,令人肥胖外,更會引發心血管疾病,但他的警告­未有被重視。後來美國國會提出指引,但食物生產商繼續鑽空子,推出各種標榜「低脂」的­食品,然而癡肥問題仍然嚴重。





致肥元兇 2


第二集《致肥元兇》,Peretti將會探討加大碼食物的出現,如何改變我們的飲食習慣。1972年,麥當勞在David Wallerstein提議下首次推出加大碼薯條,令顧客不知不覺間攝取了過多的脂肪­和熱量,而食物生產商亦趁機推出各種「珍寶」包裝食物。Peretti又會訪問業界人­士,了解廣告和銷售策略如何左右人們的購買選擇。






致肥元兇 3(End) 

 第3集
最後一集《致肥元兇》,Peretti調查英國人變得越來越肥胖的原因,以及市場銷售手法如何將高糖分食物,打造成人們心中的「健康食物」。不少國家政府眼見自己國民癡肥
­問題日益嚴重,提出規管保障國民健康的政策,節目會檢視立法監管食品營養成分的成功個­案。


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